龙岩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
最新回答(3条回答)
【龙岩历史】 龙岩曾经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是“闽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国”的国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区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龙岩有75%以上人口是客家人。龙岩是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龙岩人热情好客、勤劳开拓的品质。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邻漳州和泉州,南接广东,西连江西赣州,北靠三明市。龙岩市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拔460米,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4.83%。主要山脉包括武夷山脉南段、玳瑁山和博平岭,全市有571座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最高峰为玳瑁山区的狗子脑主峰,海拔1811米。
龙岩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5℃,年降水量1479毫米,年日照时数1768小时。龙岩市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9.3%,是我省三大林区之一。此外,龙岩市水资源丰富,全年水资源总量为141.42亿立方米,河川年径流量188.5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45.85万千瓦。
龙岩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龙岩市有75%以上的人口是客家人,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龙岩市还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冠豸山、姐妹岩和玉女等景观。冠豸山因其主峰酷似古代官帽而得名,寓意公平与正义。
龙岩市的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近年来,龙岩市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工业,注重发展旅游业,通过推广客家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龙岩市还是国家金铜产业基地、国家专用车与应急产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和特色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
龙岩,被称为闽西,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福建省西部,东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西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南邻广东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龙岩市,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高西低状,平均海拔460米。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1]看自然环境
截至2021年3月15日龙岩土地面积19028平方公里。[1]截至2021年10月8日,龙岩下辖2区1市4县(新罗区、永定区和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代管漳平市)[2]水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铁矿煤炭、锰矿、铜矿等。[1]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71.6万人。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14.4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721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6.3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5元。[3]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中国专用汽车名城。[4]看经济
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7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工业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1个。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52个(不含村卫生室835个)。[3]学校有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5][6]看社会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龙岩县为直隶州。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复龙岩为县。民国2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成立时属龙汀(龙漳)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福建省下设8个专区,闽西各县属第八专区。1950年4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1970年龙岩专区改称龙岩地区。1997年5月,地级龙岩市成立。[7]看建制沿革
龙岩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拥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地(福建土楼永定景区),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土楼永定景区、古田景区),1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8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6处(124个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