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强对流天气出现时间有何规律?

头像
匿名用户
4.9269万 次浏览2024.04.02 提问

最佳答案
本回答由达人推荐

头像
2024.04.02 回答
强对流天气在各地出现的时间不一样,南方要比北方来得早,广东的强对流天气全年都可能出现。  雷雨大风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冬季较为少见。短时强降水一年四季都可见,也以春、夏、秋三季为多。  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或夏秋之交(4~10月),以前者居多。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以3~9月居多。  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2~5月份,也可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

其他回答(3条回答)

头像
2024.10.17 回答
飞猫分身卡性价比高吗,用过的来说说?
头像
匿名用户
2025.01.20 回答
强对流天气是指由强烈上升气流引发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的气象现象,包括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龙卷风等。其出现时间在季节、昼夜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下是详细介绍: 季节规律  春季:3 月到 5 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地面受热不均匀,冷暖空气活动频繁且势力相当,形成气旋等天气系统,促使空气强烈上升,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在南方地区,暖湿气流开始活跃,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 夏季:6 月到 8 月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强烈,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同时,大气中水汽含量高,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尤其是在 7、8 月,副热带高压强盛,其边缘的暖湿气流与中高纬度的冷空气相互作用,容易引发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 秋季:9 月到 11 月,强对流天气相对减少,但在初秋,部分地区仍会因夏季风与冬季风的交替影响,出现一些强对流天气。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暖湿气流仍有一定势力,与冷空气相遇时,可能会产生雷暴、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冬季:12 月到次年 2 月,强对流天气总体较少,但在低纬度地区或暖湿气流较强的区域,偶尔也会出现。比如在华南沿海地区,当有较强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低空交汇时,可能会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昼夜规律  午后至傍晚:午后是一天中地面受热最强的时候,近地面空气被加热得最为强烈,空气对流运动旺盛,此时大气层结不稳定,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傍晚时分,虽然地面温度有所下降,但大气中积累的不稳定能量仍可能释放,引发强对流天气,因此,午后至傍晚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时段。 夜间至清晨:一般来说,夜间至清晨地面温度较低,大气相对稳定,强对流天气相对较少。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冷暖空气在夜间交汇、有低空急流等,也可能打破大气的稳定状态,导致强对流天气在夜间或清晨出现,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强对流天气的具体出现时间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山区多在午后出现强对流天气,沿海地区可能在白天海风较强时出现,而平原地区则受大范围天气系统影响较大。 有哪些工具可以查询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时间? 强对流天气对出行有哪些影响? 强对流天气出现前有哪些预兆? 
抢首赞
头像
2024.09.15 回答

强对流天气,出现的时间一般是在夏季。这和地球对流层的厚度有关系。

对流层,因为其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所以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青藏高原比相同高度的其它地区温度明显高,就是因为它提高了地面辐射的位置。 
由于气温的这种变化,故形成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的特点。 
平流层,则因离地面远,地面辐射对其影响可忽略,其热量来自臭氧吸收的太阳紫外辐射。所以下冷上热,大气以水平流动为主。 
中间层,又称高空对流层,它也是上冷下热,对流明显。(离臭氧层又远了)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抢首赞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