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哪些建议?
最新回答(1条回答)
(一) 企业为什么需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 事务型工作:申请专利、商标,申报有关资质等。
2. 法律型工作:主张相关知识产权对应的诸多权利。
3. 管理型工作: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已经较好地融入企业研发、生产、行销等各环节。
4. 战略型工作:将知识产权视为重要的战略资产,不仅仅将知识产权视为内部管理事务,而且还会把目光投向企业外部,通过洞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消费者偏好挑战,积极获取对于保护企业利润以及市场份额所必需的知识产权,同时进行主动探索,以使得企业成为该领域的领先者。
(二) 什么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指企业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手段。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往往包含:
1.战略目标(做什么?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什么?)
2.任务措施(怎么做?通过哪些工作内容和手段实现目标?)
3.组织保障(谁来做?如何保障任务的实施?)
成功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既可以有力支撑企业自身的科技发展战略、营销战略等,也可以帮助企业在外部竞争中建立优势。
从内容类别来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可以分为专利保护战略、商标(品牌)保护战略、版权保护战略和商业秘密保护战略。以技术创新作为主要优势(尤其是依赖专利保护来发展)的企业,往往重点关注专利保护战略;以品牌塑造和经营为发展路线的企业,往往重点关注商标(品牌)战略;以版权经营和运营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企业,往往重点关注版权保护战略;而以特有商业秘密为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会重点关注商业秘密保护战略。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很可能是包含上述多个战略。
从性质或目的来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可以分为进攻型战略和防守型战略等。进攻型战略主要关注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一般会包含基本诉讼战略、投资并购战略等。防守型战略主要关注避开或降低外部威胁带来的影响,一般会包含交叉许可战略、规避战略、无效战略、文献公开战略等。理想情况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需要兼顾这两个维度,并且做好平衡。
(三) 如何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核心,就是要厘清企业目前在哪里、准备去哪里、变化在哪里以及基于现状和能力设计一个方案指引企业怎么去那里。
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基本步骤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明确“目前在哪里”
梳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找到企业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经营期望值之间差距,并进行量化陈述。分析造成业务差距的原因是“该干的,没有干”,还是“干了,没干好”。例如,如果发现企业知识产权数量较少,要通过分析识别造成数量较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研发人员缺技能,还是缺意识;是企业流程出了问题,还是有流程但执行出了问题。
2. 明确“准备去哪里”
有效识别企业的愿景/使命,思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愿景/使命之间的逻辑关联性。
通常而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定位有两类:基础性业务和辅助性业务。对于刚刚起步的企业而言,经验较少,知识产权实力和保护能力不足,一般会将知识产权保护定位为辅助性业务。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有更多诉求,则可以将知识产权逐步调整为基础性业务。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目标要以保障实现企业核心经营目标为原则,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互咬合,并动态更新。常见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目标包括:①保护企业创新成果;②通过产权商业化产生利益;③通过行使“权利”限制竞争产品;④通过行使“权利”制止潜在侵权人;⑤通过知识产权实力钳制竞争对手,管控风险;⑥通过无形资产价值助力招商引资;⑦通过无形资产积累提升企业经营业绩;⑧通过无形资产积累提高企业市值或股价等。
3. 明确“变化在哪里”
对影响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常见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行业环境、竞争者环境。对外部因素的考量主要是识别外部机会和威胁。常见的内部因素可以细分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技术实力、经营模式、财务状况等。对内部因素的分析主要是明晰优势和劣势。例如,实践中很多企业会对竞争对手进行知识产权情报分析,通过定期分析新公开的专利信息,跟踪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趋势或者新产品研发进度。这项工作就是为了扫描知识产权外部环境,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 明确“怎么去那里”
“目前在哪里”是战略起点,“准备去哪里”是战略终点,“变化在哪里”是影响因素。在明确上述三个要素后,就要解决从战略起点到战略终点之间的路径和实现节奏问题。常见的路径包括:
① 知识产权布局与管理(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的申请确权)
② 知识产权风险管控与预警(主要包括研发、销售、售后等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识别与控制)
③ 知识产权流程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建设知识产权申报、保护、运用等流程制度)
④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包括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技能培养)
⑤ 知识产权信息化工具建设(主要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制定的最终结果可以形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文件,该文件应明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路线,经过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审批并发布,形成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核心指导,并且随着企业发展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企业新的发展状况。
(四) 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企业自身发展时能够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碰不得”,进而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制定中把准方向和路线,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可持续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等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公布的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