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灵遁者《重构世界》关于意识的定义,有漏洞吗?

头像
9322 次浏览2024.11.27 提问
10

最新回答(2条回答)

头像
2024.11.29 回答
提问者采纳

灵遁者《重构世界》关于意识的定义是否有漏洞?

灵遁者《重构世界》中的意识定义

在灵遁者所著的《重构世界》一书中,作者提出了对意识的独特见解。书中提到,意识被定义为“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这一定义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意识的本质。作者认为,人是逆熵的存在,这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从而赋予了人在当代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的绝对存在和绝对意义。

意识定义的哲学探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意识的定义一直是众多哲学家争论的焦点。灵遁者的定义试图将意识与物质世界的秩序联系起来,强调意识不仅是人类的属性,而且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性。这种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试图构建一种新的世界观。

意识定义的科学视角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意识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仍在努力揭示意识是如何在大脑中产生的。尽管有一些理论和模型试图解释意识的机制,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共识。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灵遁者的定义可能缺乏实证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

结论

综上所述,灵遁者在《重构世界》中对意识的定义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探索,它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意识的本质。虽然这种定义可能缺乏科学实证的支持,但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对于喜欢哲学思考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然而,对于寻求科学证据支持的读者来说,这种定义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证实。总的来说,灵遁者的定义在哲学上有其独到之处,但在科学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抢首赞
头像
2024.11.29 回答

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就没有把意识放在存在的对立面。意识和物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体的,犹如电场和磁场的关系。所以说物质是被意识时刻本征着,一刻也不能分离。

而我的观点是物质存在不先于意识,而是同在的,不分先后。

人的成功必然与自律,与理性,与奋斗,与学习,与社会关系有密切关联。一个主动放弃自己的人,就是放弃“抵抗”,慢慢让自己走向“熵寂”,加速死亡。因为这不符合人的存在规律。人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

人为什么活着不需要怀疑,活着就是活着,存在是存在,我是我,自证者不需要答案。

这些观点,并没有突破。

《重构世界》

《科学源流译丛》之一。综合了最新的科学编史学成果,简要概述了近代早期(大约从1500年到1700年)欧洲人的自然认识发生的巨大转变,特别突出了近代科学的宗教根源、炼金术、阿拉伯思想家的贡献、学科界限的转变、博物学等一般较少强调的内容,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科学演绎图景。

抢首赞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