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刀画是非遗文化吗?什么时候被列入的?

头像
2605 次浏览2025.04.14 提问

最新回答(2条回答)

头像
2025.04.16 回答

刀画是中国首批(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发源于吉林省敦化市的民间艺术,它融合国画与油画技法,以刀具为工具在画布上直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从起源、艺术特色、传承人及创作过程展开介绍。

中国刀画由宋万清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四十余年。其技法结合东方哲学“减法”理念,通过刀具刮削颜料实现画面层次,区别于传统油画的叠加手法。

刀画以山水题材为核心,兼具其他风格。创作时不打草稿,直接以刀具进行二次构图,强调即兴性与一气呵成的连贯性。作品既保留国画的空灵意境,又具备油画的立体质感,色彩浓烈且富有感染力。例如石德成的巴蜀山水系列,通过刀痕深浅变化展现山峦肌理,画面兼具写实性与诗意。

抢首赞
头像
2025.04.14 回答

刀画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地位和认定信息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 4

刀画于 2007年 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创作技法结合了油画立体感与中国国画的意境,兼具两种艺术形式的优势。

历史发展与传承

刀画由吉林省敦化市宋万清于1978年创立,最初是油画创作中的创新技法,后发展为独立画种7。

2006年,该技艺被列为 吉林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敦化市因此成为 中国刀画艺术之乡 ,2008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获此称号。

艺术特色与价值

刀画以钢刀与画笔结合为特色,通过刮、拉、挫等技法在画布上实现减色效果,形成独特的质感和立体感。其作品既保留国画的意境,又具备油画的写实能力,被誉为“中西画法的碰撞”7。

综上,刀画作为国家级非遗,不仅承载了传统工艺的精髓,还通过创新技法拓展了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抢首赞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