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突聋就一点听力都没有了吗

头像
253 次浏览2025.05.03 提问

最新回答(1条回答)

头像
2025.05.05 回答

对的。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负责收集和传导声波,内耳有位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
耳廓,位于头部两侧,分为前外和后内两面,前外面凹陷,有耳孔,后内面隆凸。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耳廓的游离端卷曲,叫做耳轮,以耳轮脚起于耳孔上方,下端与耳垂相连。耳垂由结缔组织,脂肪和皮肤构成。耳轮前方有一个与其平行的弓状隆起,叫做对耳轮。对耳轮向上分叉,形成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两个脚之间的浅窝称为三角窝,耳轮与对耳轮之间有弧形浅沟,叫做耳舟,在对耳轮的前方有一深凹。叫做耳甲,它被耳轮脚分为甲艇和耳甲腔。耳甲腔的前方的突起叫做耳屏,对耳轮下方的突起叫做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为屏间切迹,耳甲腔向内经过耳孔通外耳道。
外耳道:耳孔到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分为软骨部和骨部。外耳道皮肤较薄,含有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外耳道皮下组织少,皮肤与软骨膜结合紧密,不易移动,感觉神经末梢丰富。
鼓膜: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位于外耳道底和鼓室之间,位置向前外下倾斜,与外耳道底成45度角,形似漏斗,上面呈淡红色,下面呈灰白色,鼓膜中心向内凹陷,前下方有三角形反光锥。
鼓室:颞骨内含空气的小腔,通过前庭窗和蜗窗与内耳相连,腔内有三块听小骨,附着于鼓膜内面的是锤骨,封闭前庭窗的是镫骨,声波振动鼓膜,镫骨就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把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咽鼓管: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分为骨部和软骨部。平时咽鼓管是封闭的,张口发开口音时,管口就会开放,空气进入鼓室,使鼓室的气压和外界大气压很快得到平衡。
前庭:位于内耳的中部,近似椭圆形。后上方有五个小孔与三个半规管相通,前下方有一个大孔通耳蜗。前庭的外侧壁有前庭窗和蜗窗。前庭内有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底部和球囊的前壁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球囊下端以连合管连通耳蜗。
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后外方,三个半规管互相垂直,每个半规管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膨大,叫做骨壶腹,另一个脚细小,叫做单骨脚。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每个壶腹壁上有一个隆起,叫做壶腹脊。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内方,形状像蜗牛壳。耳蜗的顶部是蜗顶,朝向前外方,底部是蜗底,对着内耳道底。耳蜗由蜗螺旋管环绕蜗轴卷两圈半形成。蜗轴位于耳蜗的中央,从蜗轴发出的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内部有产生听觉的基底膜。与基底膜一起把蜗螺旋管分隔为前庭阶和鼓阶,前庭阶通前庭窗,鼓阶通蜗窗,前庭阶与鼓阶在蜗顶处借蜗孔彼此相通。它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构成,耳蜗内淋巴流动,膜振动,毛细胞兴奋,产生神经冲动,经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为了保护听力,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一定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让咽鼓管打开。还有就是不要熬夜。

抢首赞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