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节气雅称还有什么叫法?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或时节都有什么叫法或别称
最新回答(3条回答)
1,立春,又叫打春、岁首、立春节、正月节。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公历2月3-5日交节。
2,惊蛰,古称启蛰。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
3,春分,又叫仲春之月。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4,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太阳黄经为15°。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5,冬至,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二十四节气的叫法和别称都很有特色
咱们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名字,有的还有别称呢,它们就像大自然的二十四个小标签,精准地标记着一年里的气候变化和农事节奏。下面我给你仔细说说:
春季
立春:别称打春,意味着春天开始了,也有说春天打响“第一炮”啦。这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雨水:没啥别称,但这名字一听就知道,降水开始增多,春雨贵如油嘛,滋润着大地。
惊蛰:也叫启蛰,春雷乍响,把蛰伏在土里的小动物都惊醒了,仿佛在说“小家伙们,该起床啦”。
春分:就是春天的中间点,这一天白天和黑夜时间一样长,也叫日中、日夜分。
清明:又叫踏青节,此时天气清澈明朗,正是出门踏青、感受大自然的好时候。
谷雨:取“雨生百谷”之意,雨水滋润着谷物生长,是播种移苗的好时节。
夏季
立夏:夏天登场啦,预示着炎热的天气要来了。
小满: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成熟,就像孩子还没长大一样。
芒种:也叫忙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农民伯伯忙着收割和播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叫日长至、日北至。
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大暑:那可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热得让人怀疑人生。
秋季
立秋:秋天的开场锣鼓敲响了,不过天气还不会马上变凉。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意味着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白露:天气转凉,清晨的露水增多,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秋分:和春分一样,白天和黑夜再次平分,也叫日夜分。
寒露:气温更低了,露水快要凝结成霜,寒意渐浓。
霜降:开始下霜啦,大地好像被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
冬季
立冬:冬天来报到了,万物开始收藏。
小雪:开始下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雪量增大,地面可能会有积雪啦。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也叫日短至、日南至。
小寒:天气寒冷,但还没到极点。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冷得瑟瑟发抖。
这些节气和别称就像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四季的轮回和变化。了解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享受生活。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
1 立春: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节、岁旦等
2 雨水:正月中
3 惊蛰:二月节、启蛰
4 春分:二月中、仲春之月、日中、日夜分
5 清明: 三月节、 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柳节、秋千节、清明节、上巳节、寒食节
6 谷雨:三月中
7 立夏:四月节、春尽日、首夏、孟夏、初夏、槐夏
8小满:四月中
9芒种:五月节、忙种、开犁节、牛大王节
10夏至:五月中、夏节、夏至节,长日、永日、日永、三时、长至、至日、祥风、八节、北至
11小暑:六月节、出梅、入伏
12大暑:六月中、半年节
13立秋:七月节、三秋、素秋、商秋、西陆、白藏、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
14处暑: 七月中、
15白露:八月节
16秋分:八月中、祭月节
17寒露:九月节
18霜降:九月中、严霜、霜刀、霜剑
19立冬:十月节、交冬、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
20小雪:十月中
21大雪:十一月节
22冬至:十一月中、日南至、贺冬、长至节、亚岁、岁首、履长节、冬节、大冬、肥冬、喜冬
23小寒:十二月节
24大寒:十二月中、腊冬 作者:王权富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