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平盗嫂是真是假

头像
匿名用户
3750 次浏览2025.09.15 提问

最新回答(2条回答)

头像
2025.09.19 回答

"陈平盗嫂"典出《汉书·陈平传》记载的谗言事件,指陈平被诬陷与嫂子私通之事。

    该成语由"盗"(不正当手段)与"嫂"(兄长配偶)构成,核心语义聚焦叔嫂间越轨关系 。作为典故性成语,其用法包含两方面:直指伦理失序的私通行为,延伸为因小过遭猜疑的典实 。在成语系统中,"盗嫂受金"为其完整典故形态,与"嫂溺叔援"等构成语义接龙体系。

抢首赞
头像
2025.09.16 回答

陈平“盗嫂”的说法属于历史传说,缺乏确凿证据,主要源于《史记》记载的谗言和后世传播过程中的夸大。

1、史书记载的争议性

《史记·陈丞相世家》仅提到陈平的嫂子因不满其不务农活而抱怨,陈平的哥哥因此休妻。但未明确记载“盗嫂”行为,仅提到“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周勃、灌婴等人在刘邦面前谗言称陈平“盗嫂”“受金”,但司马迁用“谗”字描述,未直接定罪。

2、高权威性考据结论

陈平被指“盗嫂”源于其兄休妻事件,嫂子因不满陈平游荡不劳而获,最终被陈平的哥哥休回娘家。

陈平在辩解时仅对“受金”行为辩护,对“盗嫂”未作回应,可能因避嫌或证据不足未提及。

3、后世传播的夸大

后世因陈平容貌俊美、权势显赫,对“盗嫂”说法添油加醋,甚至与“受金”并称,形成“盗嫂受金”的污名。

《资治通鉴》删除“谗”字后,进一步强化了陈平的负面形象。

4、陈平的辩护与结局

陈平通过强调自己“不务农活”和“受金有度”(“分文未带,不因私利枉法”),成功化解刘邦疑虑,被任命为护军中尉。

刘邦重用陈平后,其“盗嫂”之名逐渐淡化,但后世仍以此为谈资。

总结 :陈平“盗嫂”属于民间传说,缺乏直接证据,主要因周勃、灌婴等人的谗言和后世传播夸大。陈平本人及《史记》均未明确承认此事,其核心争议点在于“受金”行为。

抢首赞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