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广场舞是怎么火起来的?
最新回答(1条回答)
关于中国特色广场舞的起源,有些学者认为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陕北的新秧歌运动有关。共产党建立国家政权后,陕北的新秧歌随干部、文艺工作者带往全国,集体文化不断强化的岁月,适应这种特性的舞蹈被深深扎下了根,以忠字舞的形式达到巅峰。
不过,这并不能解释广场舞产生时间。“文革”结束后,忠字舞逐渐消失。1979年的除夕夜,经历了20余年的隐匿后,央视春节联晚会第一次出现了交谊舞。这一举动,敲开了被冰封已久的交际舞热情,民国年间风靡各个城市的交际舞再次成为时髦的代表,持续到2000年之前。
而现在,广场舞已经取代了交际舞的地位。这些现象无法用舞蹈文化简单归纳,背后有着更复杂的社会原因。
广场舞的参与者中,中老年的比例远大于青少年。学者对福州、洛阳、济南、武汉的调查中,40岁以上参与者皆超过80%。这部分人群社会地位稳定,竞争压力小,相对于青壮年有更多的时间。
现代健康观念的传播,不断激发着他们的运动需求。场地的供应紧张,造成使用体育设施的费用、时间成本增加,而标准场地开放率低,也缩小了可选择体育项目的范围。在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中老年女性,不习惯于社会活动,酒席、丧葬、礼宴多由男性参加。一旦传统的邻里关系、血缘关系在城镇化过程中减弱,她们的交往渠道更是迅速减少。城镇中老年社交资源的稀缺,与其数量急剧增加形成对比,造成社区内的紧张。他们另辟蹊径,发展出成本低廉,灵活易学,集体参与,立足于中国社区的市民体育形式———广场舞。它非常契合于中老年社交需要,又不必大规模改造社区体育场地。